“小切口”服务“大民生”
发布时间:2022-11-09
将代表联系点建在产业上
宿豫·袁家村人大代表联系点位于宿豫区新庄镇杉荷园社区袁家村·宿迁印象景区内。该联系点上有两位农旅领域的人大代表,分别是袁家村·宿迁印象文化旅游项目负责人张飞,以及新庄镇杉荷园社区党委书记、草莓合作社理事长王广荣。围绕新庄镇“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路径,该联系点上创新建立了代表联系产业群众“四个一”特色制度。每周一次茶叙,听取辖区内的商户群众、农业种植户对于经营发展的要求及意见建议;每月一次座谈,组织商户群众代表及种植大户开展政策学习、技术分享等活动,交流创业经验、分享经营体会;每季一次培训,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升商户群众和种植户的经营管理及技术水平;每年一次评议,在辖区内开展文明诚信经营典型商户及农业种植户的评选,激发产业群众诚信为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张飞以将袁家村·宿迁印象打造成为全市农旅融合产业示范点为目标,带领团队先后招引产业项目10余个,帮助和支持新庄镇8名产业群众创业。疫情期间,积极协调公司对袁家村·宿迁印象景区内的商户发放补贴20余万元,帮助商户解难题、渡难关。作为草莓合作社理事长,王广荣通过建立“合作社+农户”和“合作社+社区党委+低收入农户”的互助合作模式,引导农户参与经营管理。引入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建成5000亩集种苗培育、生产加工、游客采摘、观光体验等为一体的草莓特色产业园,全年可带动700余人就业,社区年集体经济收入超300万,逐步让草莓产业成为新庄镇农旅发展的“新名片”。
目前,宿豫区在宿豫·袁家村人大代表联系点的基础上,陆续建成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联系点4个,吸纳专业代表20人,覆盖产业群众超2000余人,为全区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凝聚代表智慧、贡献代表力量。
让直播间成为代表履职新平台
加强人大信息化建设是创新代表履职方式、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进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信息化思维导向,指导有条件的乡镇探索建立代表直播间作为代表履职新平台。作为全区“数字人大”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表直播间以新媒体赋能,打破了地域、场地及人数的束缚,能够面向更多的选民群众、覆盖更广的民生话题,架起了人大代表与群众“沟通无阻、联系畅通”的信息化新桥梁。
“来龙镇土地肥沃,籼米产量高,米粒细长,大米味道香甜可口,是我们来龙镇特产之一。”来龙镇白鹿湖社区人大代表直播间内,区人大代表、来龙镇人大主席翟榕化身“带货”主播,对来龙镇葡萄、金针菜、大米等农副产品进行推介。自直播间开播以来,来龙镇结合工作实际,成立了以市人大代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永鹏为组长的直播团队。先后开展了以农副产品销售、民间特色剪纸艺术品销售为主题的“代表助农”活动10次,以籼米为主的来龙镇各类特色农副产品通过线上销往全国各地;开展了以疫情防控、医疗卫生、法律咨询为内容的“代表说民生”专栏7次,以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社情民意为目的的“群众线上谈”活动8次,吸引近一万人关注,收集各类民情民意35件,助力解决群众各类民生问题20余件。
目前,宿豫区已建成此类特色鲜明、运转良好的代表直播间3个,成为延伸代表履职平台的有效载体,为“零距离”实现人大代表履职为民、服务为民提供保障。
把代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我们小区里的电动车越来越多了,充电桩应该再增加几个吧。”“上次来给我们老年人免费理发的小伙子,手艺真不错,下次还找他来!”这种唠家常式的“议事”场景,在顺河街道内并不鲜见。
为充分发挥街道议政代表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延伸议事范围,人大顺河街道工委以“街道议政、社区议事”为指引,在下辖的四个社区内探索建立“顺民意”议事团,议事团成员除区人大代表、街道议政代表外,还吸纳了部分社区“两委”成员、楼栋长、居民代表等,常态化深入居民小区,开展民意收集、民主调查、征求意见等活动。同时,在各小区及片区内打造“红色长廊”“群众议事厅”“议事广场”等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议事平台,进一步拓展代表活动阵地。

今年以来,“顺民意”议事团共召开议事团会议4场,开展各类走访调研活动15次,收集各类有价值的意见建议32条,交办解决26条,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姿态,全面构建起“顺”民意、解民题、“河”民心的顺河街道代表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