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专业组实践基地 助力代表作用发挥
发布时间:2023-09-15
建立专业组实践基地 助力代表作用发挥
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委
为加强与代表的沟通,充分发挥代表的作用,区人大农业委依托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了农业专业组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基地人员由专业组代表和专家组成员组成。专业组成员共16人,其中乡村致富领头人2人,从事服务和推广人员6人,龙头企业负责人2人,种养殖大户等致富带头人3人,三片四带所在乡镇人大主席3人。另外聘请专家组成员3人。
农业专业组创新实施了“四个三”工作法,在代表活动、建言献策、履职监督等方面出新招、求实效,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让代表“动起来”,让专业组工作“活起来”,把服务做实做优,助力产业做大做强,为全区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
一、三张清单亮明代表职责
以建立三张清单”为切入点,锚定目标、夯实责任、明确职责任务,让代表知道要干什么。
1.调查研究课题清单。每年完成乡村振兴研究课题2个以上,专业组成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每人每年都要确定2个以上的调研课题,专业组也根据年初重点工作安排确定2个以上重点调研课题,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三区三片四带”创建。
2.涉农服务项目清单。充分发挥代表专业优势,在种子、农资、农业技术、培训服务、信息管理等方面开展点对点、面对面兴农富民实事项目2次以上,把信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3.依法监督责任清单。通过代表自主选择和专业组指定“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各位代表参加的具体监督活动,明确每名代表每年必须参加涉农监督活动2次以上。
二、三微举措提升履职能力
以实施“三微举措”为着力点,让代表提前对监督事项做好统筹安排,提前对监督活动进行“预热”,确保监督工作实效。
1.开设专项监督“微课堂”。 在组织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前,组织专业组代表、专家组成员就监督的主要内容开展学习讨论。邀请被监督部门领导和业务人员介绍相关情况,听取部分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提高对监督工作的整体认知。
2.建好专项监督“微诊室”。在开展监督前,坚持一事一议,提前“问诊把脉”。组织代表围绕监督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确保代表之间信息互通、步调一致。在充分讨论互动的基础上,精准找出监督工作中发现的短板弱项,确保代表提出的建议更加聚焦,开出的“药方”更加有效。
3.搭建专项监督“微平台”。建立包括常委会分管领导、农业委、专业代表组、专家组成员在内的微信工作群“微平台”,定期就监督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布监督成果,便于代表学习借鉴,促进代表高效履职。
三、三项机制促进产业发展
以三项机制为支撑点,让代表目光更聚焦、建议更精准、服务更给力。
1.调研协商机制。组织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用脚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以行动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更好的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当好“代言人”、架起“连心桥”,努力做到从“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小视角”呈现大格局,让监督主题更加鲜明突出,监督建议更加务实管用。
2.共建共享机制。通过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搭建平台,加强代表和专家组成员与高校院所、专家学者、种养大户交流互动、协同解决问题,共享信息、问题解决方案,为全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
3.成果转化机制。依托实践基地,助力更多的研发出成果,更多的成果就地转化、培育更多的高效农业品牌,带动更多的农户共同致富。
四、三大载体助力乡村振兴
以助力三大载体建设为落脚点,通过代表和专家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把实践基地打造成全区高效农业孵化器、就业创业助推器、科技创新加速器
1.高效农业孵化器。会同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入住项目提供政策咨询、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服务,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入驻孵化。对发展前景好的拟入驻项目,从技术路线规划、科研项目申报、研发机构建设、科技人才引进、技术培训等方面建言献策,助推项目尽快孵化推广。
2.就业创业助推器。会同相关部门对在示范园培育、繁育的新项目、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指导、建议,吸引能人大户、社会群体参与到项目中,通过示范引领、引导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3.科技创新加速器。助力京东科技示范园做好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争取省市科技创新项目支持,开展农业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研发和推广,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
基地建立以来,代表和专家组成员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技术培训和监督等系列活动,助力开展金银花、莲藕、芦蒿、草莓、猕猴桃、籼米等特色产业新品种研发、繁育、推广,促成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申请专利65项、授权18项;“宁玉”品牌草莓,已在新庄及周边乡镇种植、推广,面积达到了3000余亩,平均亩产增收10%-15%,亩均收益超过2.5万元;金银花特色产业项目带动300余户群众共同致富,促成京东-国药-宿迁金银花产业战略合作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