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陆级”评价机制,压实议政代表 履职责任
发布时间:2023-09-15
构建“陆级”评价机制,压实议政代表
履职责任
履职责任
陆集街道人大工委
陆集自2021年镇改街以来,无论是发展理念还是群众观念,都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同时,近几年乃至未来5-10年,随着宿连航道的建设、临港产业园的建成以及高新区部分产业的转移,陆集街道“港产城”融合将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街道议政代表,既是陆集3万余名群众利益诉求的“收集员”,也是党委政府发展政策的“宣传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绝大部分议政代表能够顺应变化,积极履行代表职责,深入联系群众、主动为民发声,但仍存在部分代表因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对履职的义务不够了解,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等情况,成为“听会代表”“哑巴代表”,影响议政代表职责的正常履行。陆集街道现有议政代表44人,先后建成街道代表之家1个、人大代表工作站4个、人大代表联系点(街道“宿话说”)5个,依靠人大代表示范“家、站、点”为基础创新建立代表履职“陆级”评价管理机制,将议政代表履职情况通过评价体系量化展示,压实议政代表履职责任,推动为民发声落地见效。
一、坚持积分考核,压实履职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议政代表履职的监督管理,提升为民发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深入调研、科学研究、征求意见,街道人大工委将议政代表出席议政代表会、参加学习培训、调研视察、代表联系群众、提出意见建议、履职述职活动等六个方面为评价考核机制的重点,切实解决议政代表任务清单不明、参加活动不积极、联系群众不主动、为民办实事践行不力等突出问题。该机制以村(社区)为单位,将街道的议政代表划分为4个小组,由所在村(社区)的党组织书记牵头,负责评价考核机制的日常落实执行,街道人大工委成立黑红榜对村(社区)进行评价。具体表现在采取量化积分方式,对议政代表履职的六个方面进行考核,代表参加每项活动每次计10分,计入个人考核档案。月底先由代表根据履职情况开展个人自评和参加多次活动数,申报加分事项,由村(社区)的村人大代表工作站收集并审核自评表,认定积分无误后存档。季度末汇总履职积分情况上报街道人大工委,人大工委根据代表活动考勤和活动照片等佐证材料,审核并认定代表得分。把每个村(社区)季度考核结果纳入街道办对村的考核指标内,把每个议政代表的季度考核结果累计起来纳入年底评优考核指标内。
二、依靠考核机制,提高工作质效人大工作。
人大工作,更多的是依法依规的序时性工作,陆集街道人大工委依靠评价考核机制,推动高质量完成区人大及其常委会交办的各项日常工作和议政代表各项工作。按时召开街道议政代表会,推动人大发展新形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今年年初,街道人大工委及时对议政代表成员进行调整,并于2023年3月中旬召开街道第一届议政代表会第三次会议,每个村(社区)在评价考核机制的要求下,及时通知到各个代表必须参加,所有议政代表都出席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涉及民生实事、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专项工作报告,并就2023年街道人大工作事项及监督重点进行全面部署;强化学习培训,推动人大自身建设纵深发展。为切实提升政治理论和业务能力素养,街道人大工委高度重视议政代表政治理论水平的培训教育,凭借评价考核机制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集中组织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组织人大代表学习二十大精神,着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强劲动力。村(社区)在街道的考核机制的黑红榜评比下,组织议政代表对《代表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如何提好代表建议》《代表议案这样写》等书籍,多层次、多渠道纵向学习、横向交流,进一步增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精气神,有效增强代表的责任意识和履职能力;深入调研视察,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每个月评价考核机制要求下,议政代表积极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视察调研,2023年以来,村(社区)累计组织街道议政代表深入村(社区)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督查12次,主题活动4次,极大提升了代表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识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激发代表履职活力。上半年来,共收集意见建议70余条、民情民意50余条、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决策部署提供智库参考;代表联系群众,搭建代表履职平台。在评价考核机制实施以来,村(社区)改造提升了街道人大代表之家,新建官庄村议政代表接待室,打造“宿话说”社情民意收集点,切实拓展渠道,组织多样活动助力代表回归选区、沉入一线,倾听民声、汇聚民智。通过评价考核机制制定“代表接待日”制度,保证每月至少一次,分别由区、街道两级人大代表在代表工作站接待选民,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立即答复的在7个工作日内以电话或书面形式回复。通过评价考核办法规范完善了选民来访、意见收集等工作流程,做到“来访有登记、登记有反映、反映有处理、处理有结果、结果有反馈”,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出意见建议,切实做到为民发声。评价考核机制要求议政代表深入视察调研和联系群众发现的创文创卫、水体治理等问题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认真组织开展“聚民意,惠民生”会议,将群众所需所盼及时反映。2023年以来,村(社区)通过视察调研和联系群众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提交立法监督意见30余条,提出了325省道沿线环境整治、民用液化气清理整治、清理虎山村村内积水等建议,均得到有效解决,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优化评价机制,争创特色品牌。
为了创建“陆级”评价机制的特色品牌,街道人大工委依据每个季度的考核结果不断完善评价机制,使得评价机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的为党服务,为人民服务,提高工作水平,契合工作实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守初心。不断优化评价考核机制,坚持把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扎根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把请示报告制度落实到评价考核机制内,要求及时向街道党工委请示报告人大重要工作、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坚决贯彻落实街道党工委决定,自觉在大局下定位,主动在大局中履职。完善评价机制提水平。不断完善评价考核机制,依据每个季度的考核结果不断完善评价机制。依靠评价机制抓好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提质提升,强化代表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把组织代表“逼”进村组、回选区。加强与兄弟乡镇的沟通交流,把评价考核机制做到普遍性、可推广性,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拓展代表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视角。落实评价机制求实效。推动街道办要把对每个村考核结果和每个议政代表的考核结果纳入街道办的考核指标落实到位,把评价考核机制创新任务真正的落实到每个议政代表身上,让议政代表真正的紧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代表建议中涉及的痛点堵点作为调研、回应的重点焦点,努力推动人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