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议事平台 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09-15
搭起议事平台 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新路径
仰化镇人大主席团
今年以来,仰化镇人大在区人大常委会的坚强指导下,紧紧围绕提升新时代人大履职行权质效工作目标,坚持把建设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平台作为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利用村级休闲场所,创新打造“社情民意议事会”,通过居民提、大家议、社区办,拓展听取社情民意的渠道,切实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一、以履职阵地为载体,让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更紧密。
坚持在定期的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人代会等常规动作以外,聚焦民生“小切口”,着力在载体平台上“微创新”,推动人大代表下沉一线、走上前台,更好地听民意、解民忧、促发展。建好议事阵地。鼓励各村(社区)结合实际,打造独具特色的议事阵地,如涧河社区在村部西入口百年老槐树下,为居民建造了一个遮阳避雨的亭子,居民聚集于此,休闲纳凉、聊天议事,久而久之,亭子成为居民家门口的“议事亭”。像这样的议事阵地还有仰化社区“广场议事会”、复隆村“古镇说事”等等。健强议事队伍。在议事队伍的参与人员的选择上,坚持代表性、广泛性、影响性原则,将全镇59名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按选区分入村级议事队伍,同时吸纳100余名居民代表、老干部、老党员、作风监督员等不同人士,负责主持议事会及参与日常活动开展,让群众知道身边谁是人大代表,有问题怎么向人大代表反映和沟通,让人大代表自觉“察民情、聚民意”。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双轨并行机制,议事活动上,居民代表提意见,议事代表抓细节,人大代表牵头,社区党委跟进,着力织密织牢“居民参与、共商议事、凝聚共识”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实现议事有场所、有成效;活动停办期间,依托人大代表工作站,设立“议事一角”,通过建议征集簿,方便人民群众提出建议,社区和镇级部门办理更加扁平高效,实现“时时有响应”“事事有回音”的意见反馈。
二、以主题活动为引领,让议事活动与中心工作更贴合。
深入贯彻落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履职尽责,主动服务发展大局,助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式。坚持“实”字为先。充分发挥好议事会联系群众的作用,各议事会上,代表认真当好“群众代言人”,围绕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等主题现场为群众做好解疑释惑。在深入掌握社情民意基础上,积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言献策。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社情民意议事会”,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代表们虚心听取群众诉求,今年以来,累计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500余条,梳理主要和潜在的服务对象、困难特殊群体63人,有效前移为民服务和问题破解关口,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针对社区兜底保障房申请入住、大病救助、人居环境治理等问题,人大代表、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认真商议,社区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无法解决的提交镇党委政府研究办理,先后解决“急难愁盼”问题40多个。坚持拓展范围。立足打造运河生态特色古镇发展定位,聚焦产业发展,镇人大不断细化制定代表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要求代表在议事会上接受群众质询,积极邀请群众参与专题座谈。今年6月,镇人大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个代表座谈专题,在涧河社区老槐树下,代表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主动亮身份、办实事、解难事,站在“企业视角”投身到营商环境改善中,推动政企发展同频共振。
三、以多措并举为手段,让代表履职与发挥作用更强劲。
针对代表来源领域广泛、代表素质参差不齐实际,坚持采用多种方式调动代表的履职积极性,提升代表的履职能力。强化培训学习。通过内部培训、依托上级学习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等形式加强对人大代表的履职能力培训,熟练掌握信息化系统的各项功能,特别是手机APP的使用方法,为之后能够主动运用好履职平台打下基础。强化履职评价。通过代表晒承诺、晒成绩、专题评议即“两晒一评”活动,对代表履职情况开展专题评议。在议事会上,要求人大代表定期向选民汇报自己承办事项完成情况,并接受打分评价。同时,将人大代表解决群众矛盾纠纷成效作为重要的评议内容,每季度将评议结果张贴在议事会公开栏内,以公开公示的形式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期盼。通过承诺、履诺、述诺,既增强了代表的责任意识,也激发代表立足本职工作,投身改革发展一线的热情。强化信息宣传。不断加强人大工作的信息宣传,充分展现仰化代表风采、记录代表足迹、讲好人大故事、扩大人大影响,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议事经验,继续坚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形成“一村一亮点、镇级有突破”的工作格局,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离得很近、代表就在身边”。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仰化镇人大将始终坚持积极履职、创新作为,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具体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把“社情民意议事会”平台这张金名片越擦越亮,奋力书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仰化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