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小切口” 做好群众“代言人”
发布时间:2024-11-26
聚焦民生“小切口” 做好群众“代言人”
仰化镇人大主席团
今年以来,仰化镇人大在区人大常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运河生态旅游特色古镇”发展定位,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居民提、大家议、社区办,不断深化和拓展人大代表收集社情民意,助力乡村振兴的献策、监督和支持作用,切实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一、立足新时代,聚力打造涧河新型农村社区,走出基层实践新路径
(一)聚焦问题,助推基层治理精准“行棋”。近年来,宿豫区不断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仰化镇也紧紧围绕提升新时代人大履职行权质效工作目标,坚持把建设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平台作为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利用村级休闲场所,创新打造“社情民意议事会”,形成了以农民集中居住为主要特征、合村并居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社区1个(涧河社区)。但仰化镇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常住人口50%以上,该群体对参与“线下会议室”的积极性不高,也在客观上造成与人大代表“面对面”的机会不多。
(二)吸纳民意,助推基层治理精准“落子”。对此,今年以来,仰化镇立足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在定期的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人代会等常规动作以外,聚焦民生“小切口”,推动人大代表下沉一线、走上前台,为了更好地听民意、解民忧、促发展,坚持居民代表提意见,议事代表抓细节,人大代表牵头,社区党委跟进,用一个个百姓身边的鲜活场景,在社区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充分践行基层民主。
二、顺应新发展,坚持做好村级议事平台,汇聚基层共治合力
(一)建好议事平台,筑牢阵地基础。为推进“社情民意议事会”的建设,仰化镇人大鼓励各村(社区)结合实际,打造独具特色的议事阵地,持续强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攻坚化解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深化“三网”融合,干部联系群众成为常态。创新探索“老槐树议事”“振兴议事”等村级议事活动,着力织密织牢“居民参与、共商议事、凝聚共识”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实现议事有场所、有成效。
(二)凝聚共治力量,延伸议事触角。在议事队伍的参与人员的选择上,仰化镇人大坚持代表性、广泛性、影响性原则,将全镇59名区镇两级人大代表按选区分入村级议事队伍,同时吸纳100余名居民代表、老干部、老党员、作风监督员等不同人士,负责主持议事会及参与日常活动开展,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让群众知道身边谁是人大代表,有问题怎么向人大代表反映和沟通,让人大代表自觉“察民情、聚民意”。
(三)创新工作形式,办好民生实事。仰化镇人大坚持“实”字为先,代表通过“大走访”活动走进群众,深入掌握社情民意,切实当好“群众代言人”,做好解疑释惑。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今年以来,人大代表累计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50余条,深入掌握社情民意,梳理主要和潜在的服务对象、困难特殊群体65人,先后解决“急难愁盼”问题50多个。有效前移为民服务和问题破解关口,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三、树立新理念,扎实推进“家”“站”建设,做好人大联系群众纽带
(一)注重开展主题活动,让议事活动与中心工作更贴合。深入贯彻落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聚焦“党委最重视、群众最关注、发展最紧迫”的重点事项,坚持“一月一主题”,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引导代表立足本职工作,关注经济发展、民生实事、乡村振兴等问题,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结合仰化实际,进一步细化制定了相关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把民生实事工程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实,将项目置于群众注目之下,确保了政府民生实事落地见效。
(二)注重建设履职阵地,让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更紧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履职能力建设为重点,紧扣区人大创新课题,聚焦镇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和民生重点问题,不断丰富代表活动内容和形式,拓宽代表联系群众的方式和渠道,持续抓好全镇“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规范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实现了“时时有响应”“事事有回音”。
(三)注重加强信息宣传,让代表履职与发挥作用更强劲。不断加强人大工作的信息宣传,充分展现了仰化代表风采、记录代表足迹、讲好人大故事、扩大人大影响,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议事经验,坚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形成了“一村一亮点、镇级有突破”的工作格局,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人大离得很近、代表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