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宿豫人大官网

豫新街道:深化人大履职创新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5-08-1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今年以来,人大豫新街道工委在区人大常委会和街道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街道中心工作,紧扣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代表深度参与基层治理,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助力营商环境更优、推动“家门口”就业、深化法治保障、畅通民意渠道四大领域,精准发力、务实作为,切实发挥了人大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聚焦发展关切,助力营商环境更优。3月份,人大豫新街道工委创新推出“政银企+监测点”双轮驱动机制,通过专题对接活动、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等举措,构建政银企协同、问题闭环解决的服务监督体系。相关做法获省人大《人民与权力》杂志和市人大平台宣传推介。精准对接破融资困局。牵头组织辖区5家金融机构、15家重点企业及人大代表召开政银企对接会。金融机构现场针对性推介“设备担”“科创贷”等8款创新金融产品,工信部门解读《江苏省制造业贷款贴息实施细则》等省市区三级惠企政策包,活动有效打通了融资“最后一公里”。监测点构建服务闭环。在工业园区设立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及营商环境监测点,打造“线上+线下”双通道服务:线下设置人大代表驻点接待日,线上创建“豫事无忧”微信交流群,建立问题15分钟响应、48小时办结机制。代表履职助力长效发展。组建由辖区人大代表和街道议政代表组成的“助企帮帮团”,建立“一企一档”服务台账。截至目前,已开展“法律体检”“税务筹划”等专项服务活动3场,惠及重点企业20余家,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增强了发展信心。

       二、着眼民生之本,推动实现“家门口”就业。民生为本、就业优先。人大豫新街道工委将就业作为民生核心,聚焦群众需求,多措并举铺就家门口就业路,积极配合市人大在街道庐山社区建立市人大代表社会事业观察点。代表领衔“深调研”,精准把脉就业痛点。联合市人大代表郑义、区人大代表侍娜和街道议政代表盛敏成立“就业服务调研小组”,采用“敲门走访+板凳座谈+线上问卷”形式,摸清三大痛点:技能培训存在“远、贵、不灵活”的问题,就业渠道呈现“散、窄、不稳定”的状况,特殊群体面临“需、难、缺支持”的困境。靶向破题“创模式”,多元拓宽就业渠道。针对存在问题,三级人大代表迅速联动,积极探索多元就业模式,联合庐山社区建立“巧姐妹”手工坊,精心挖掘出一系列低门槛、低投入的就业项目,满足“宝妈”“留守妇女”等零散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帮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联动赋能“强技能”,精准输送家门口岗位。联合街道民生办、庐山社区与凡起职业培训学校深度合作,创办庐山社区技能就业培训中心,设立“家门口就业点”,重点关注4050失业人群,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同步对接企业需求,精准推荐就业岗位,让群众“学得会、用得上、能增收”。

       三、深化法治保障,做实“三官一律三员”进社区。4月份,人大豫新街道工委在雨露社区星海湾小区设立“雨”你一起代表联络点,实施“313”工程,推动“三官一律三员”(法官、检察官、警官+1名律师+3名人民调解员)常态化联系社区(网格)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的职责清单和服务频次,推动法治服务下沉。一方面,畅通专业服务渠道。鼓励具有法律背景的人大代表担任“法治监督员”或协调联络人,在联络点设立法律服务窗口或预约通道,定期组织法律咨询、矛盾调解、法治讲座等活动,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专业法律服务。另一方面,凝聚多元共治合力。充分发挥“三官一律”专业优势和“三员”人熟地熟优势,协同人大代表就地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家庭纠纷等基层常见问题,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畅通民意渠道,拓展人大助力社会事业发展的新路径。6月份,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精心指导下,人大豫新街道工委于街道便民服务大厅一楼设立“宿豫区人大代表社会事业发展观察点”,助力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明确组织架构。观察点由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和教科文卫工委、人大豫新街道工委负责牵头,成员涵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托育、就业保障”等四个人大代表专业观察组。规范运行机制。观察点推行 “1238工作法”(一套工作机制,双线并行工作模式,三项定期制度,八类信息收集员),推动各项工作规范高效开展。

       下一步,人大豫新街道工委将持续深化探索创新,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推动街道人大工作与基层治理实践在理念、机制、效能上实现全方位融合。我们将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努力打造基层善治的“豫新样板”,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贡献更大作为!


版权所有:宿迁市宿豫区人民代表大会   苏ICP备2022027672号